◆◆◆◆
上海城市业余联赛
“我要上全运”
第十三届全运会
群众乒乓球选拔赛
◆◆◆◆
上周六,全运会史上首枚群众项目金牌在马拉松赛场诞生。登上全运舞台这样的荣耀,水平不俗的民间乒乓高手们自然也不会错过!
昨天,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我要上全运”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乒乓球选拔赛,在虹口体育馆展开角逐。中国乒协副主席、上海市乒协会长陈一平宣布选拔赛开幕。
最纯草根赛事,向专业球手说NO!
既然是选拔群众组阵容,当然要向专业选手说NO!
本次比赛对于选手参赛资格审查严格,但凡是在全国单项体育协会有过注册记录的运动员,以及那些有过乒乓专业队背景的运动员,均不能报名参加本次业余选拔比赛。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在报名时,每位选手都被要求携带上海籍二代身份证和本市居民户口簿,前往市乒乓球协会现场报名确认。
高手们都是怎么选拔出来的?
本次赛事,参赛者大多数是在年初的“红双喜杯”迎新春乒乓球公开赛中,取得各组别团体、单打第二阶段出线资格的选手。
此外,部分参赛者由上海市乒协推荐参赛,他们都是近年来在市级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上海籍业余选手,为此次选拔赛高水平的对抗提供了保证。
获胜选手将有机会代表上海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乒乓球赛。
选拔赛共设置男子单打、女子单打两个项目,按照年龄段分为30岁至39岁(年至年)、40岁至49岁(年至年)、50岁至59岁(年至年)、60岁(年)以上四个组别,共吸引了全市名业余选手参赛。
比赛采用3局2胜、11分制,采用电脑抽签进行第一阶段的分组循环赛,各组前两名进入第二阶段的淘汰赛。
正是因为参赛者们都来自民间,我们才能看到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己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高手们的故事和心声——
棒球“转行”,刻苦钻研的“励志哥”
棒球运动员出身,后来进校园读书,曾经是出租车司机,曹非的生活原本与乒乓球没有太多关联,但12年前与乒乓的偶然结缘,让他彻底爱上了这项运动。
本次赛事,他一举拿下了男子40-49岁组别的第三名,成绩出色,而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钻研!
曹非
男子40-49岁组第三名
“和乒乓结缘很偶然,孩子出生后,有一次抱着他逛街,看到别人打乒乓就去看了看。当时就觉得这项运动蛮好的,就选择了它。
我做什么事都比较喜欢钻研。平时,我会在上网看看乒乓球的资料,看着电视里的比赛镜头模仿动作,不断提高自己。
工作繁忙,依然放不下乒乓球
作为男子30-39岁组冠军,徐益欢从事的行业是测绘工程,户外作业很辛苦。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是放不下喜爱的乒乓球。
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单位不仅有自己的乒乓球俱乐部和乒乓球房,平时还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在不妨碍工作的情况下鼓励员工们参与锻炼。
徐益欢
男子30-39岁组第一名
“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打乒乓,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听说这次有机会代表上海参加全运会觉得特别开心,希望能通过比赛来展现下自己。
平时我也经常打乒乓,单位很支持,组织我们训练,家里也很赞成我继续打下去。
上海的乒乓氛围很好,体育局、市乒协每年都会组织很多比赛,而且比赛相当正规。去年的市民运动会我也代表单位参加了团体赛,可惜最终止步在了16强。
草根选手的全运情怀
对于全运会,热爱体育的人多少会带些特别的情怀。因此,当选拔赛的消息传来,很多来自民间的高手们都心潮澎湃,跃跃欲试。
孙瑜
女子40-49岁组第一名
“这是一次纯业余的比赛,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次特别珍贵的机会。听说了比赛的消息,我马上就报了名。
虽然比赛很激烈、很累,但我真的很高兴,我们这些草根乒乓球爱好者终于有机会登上更高的舞台。
左华荣
男子50-59岁组第一名
“平时特别喜欢打乒乓球,有自己的圈子,也参加业余俱乐部。这真的是一项非常好的运动,可以锻炼身体。
作为业余选手,如果真的能代表上海去全运会,那将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本次比赛由市体育局、市体育总会主办,市乒乓球协会承办,上海星期一乒乓球俱乐部协办。
近年来,上海的乒乓球气氛日益浓郁。在市体育局的领导下,在市乒协的组织下,各区乒协、各有关单位、基层街道社区等举办的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赛事也不计其数。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乒乓球仅丙级赛事就将有70余场,参与人数将达近3万人次,基本上做到全市乒乓球“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为乒乓球项目进一步发展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回复即查询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阵容及赛程
回复查询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阵容及赛程
回复即查询上海女足阵容及赛程
回复即查询上海城市业余联赛最新赛程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