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又爱笑,她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日本女孩

年9月11日,日本。

富士电视台的导演中野克洋前去采访日本小学生乒乓球大赛。

在等待入场的一群小学生中,有个比周围孩子都矮一大截的小姑娘,吸引了他的注意。

小姑娘穿着粉红色运动装,圆圆的脸蛋,像小猴子一样到处乱窜,连乖乖坐下采访两分钟,都需要妈妈使劲按住。

一个穿着米奇帆布鞋,还在上幼稚园的学前儿童来跟小学生打比赛,能行么?中野克洋将信将疑。

这个小姑娘,好像连“乒乓球”的概念都懵懵懂懂啊。

—你觉得乒乓球怎么样?

—不知道。

—好玩吗?

—哈哈哈哈哈……(转头开始玩话筒)好大的话筒!

结果开场第一个球,一个漂亮的扣杀,就狠狠打了中野克洋的脸。这个幼儿园小姑娘居然打败了二年级小男生,轻轻松松赢下了首场比赛!

比赛结束,小姑娘高兴得连米奇鞋跑掉了都没发现。

恩,这个风一般的少女,名叫福原爱。

那一年她4岁。

这是日本富士电视台和小爱的第一次相遇。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直到今年,富士台在24年间,用盘录像带,记录了福原爱从乒乓天才少(哭)女(包),到问鼎奥运奖牌的东北话十级选手的成长轨迹。

现在,这些录像被浓缩成了长82分钟的纪录片,今年2月在日本播出,是送给她的新婚礼物——

福原爱:镜头下的四分之一个世纪

だから君を見つめてきた~卓球愛ちゃん独占密着24年

她的丈夫是中国台湾乒乓球运动员江宏杰

也正因为有这24年的跟拍,我们才得以看到28岁的福原爱,捧着自己4岁第一次比赛时穿的那双米奇帆布鞋,感叹“我的脚好大啊”这样唏嘘的画面。

也能看到7岁的小爱,第一次在奥运会观众席上看比赛,羡慕地说着“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打(奥运会)”。

下一个画面,8年后的15岁,梦想实现,面对镜头,她笑得露出了10颗牙。

福原爱,在这个名字前面我们可以加上太多前缀——中国人最喜欢的日本人、哭包少女、瓷娃娃、东北话十级选手……

甚至有人说,福原爱之于日本,就如同熊猫之于中国的存在。

3岁半开始接触乒乓球;

4岁拿下全日本少年乒乓球大赛第16名;

5岁成为全国大赛(低龄组)史上最小冠军;

14岁世界排名第91,为日本女单打入阔别14年的世锦赛8强;

15岁首战雅典奥运,打败了35岁的中国老将高军,晋级16强;

24岁参加伦敦奥运,获得团体银牌,实现了日本历史最好成绩……

很多人觉得她是被上天眷顾的天才,小小年纪就拿下这样的成绩。但看完这部纪录片,你的想法一定会改变。

3岁9个月,个子刚超过球桌的爱酱就开始学习连续击球。因为个子太矮,球拍总是撞到桌上,一年就打坏了3块。

比赛需要强大的体力,小爱酱每天都得进行各种体能训练。一不小心用力过猛,还会撞到地板……

12岁时,天才少女对战36岁的乒乓女王,日本前世界冠军小山智丽。虽然最后输了,但比赛过程中,小爱曾一度把小山智丽逼入窘境。

比赛结束后,小山智丽面对记者说了一句话:你们大惊小怪了,在中国,小爱这种选手有个!

因为这句话,小爱决定独自离家,前往中国打第三级别的联赛。

训练期间,这个12岁的孩子开始学着独立生活。不仅得自己洗衣服,还要主动融入中国队友的圈子,跟大家打成一片。

比赛时,她也必须忍受回头看见身后都是陌生观众的那份孤独感。

在日本乒乓球界,小爱的努力出了名。队友水谷隼都说她“非天才,但确实是努力的人”。

你看,传说中被乒乓球之神眷顾的少女,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过来的。

也正因为有了超严格和大强度的训练,小爱进步神速。纪录片里有这样一幕,一次跟中国选手对打的训练中,小爱输了一个球,她突然停下来,大声对场边的妈妈喊:妈妈!断了!

什么断了?

原来她说的是球拍胶皮上的颗粒。

此处借用动画片《乒乓》截图

仅仅几毫米的小伤都能马上察觉,说明小爱的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莫名想到豌豆公主)。

这样的训练难么?当然,小爱为此一点没少哭。

纪录片也贴心地为我们呈现了爱哭鬼小爱从小到大的“哭戏集锦”:

滑倒了要哭,训练得不好要哭,太辛苦要哭,输了球也要哭……

而小爱哭得最惨的一次,就是在与妈妈练习途中,因打不顺手被妈妈说“算了,别打了”之后。

她哭得那个惨啊——

抱着妈妈的腿,声嘶力竭地大喊:不行!要练!

还狠狠地跺了跺地板,坚定地告诉妈妈:“五个球要练。”

然后抹抹眼泪,像个成熟的大人一样,再挥起了球拍。

再怎么哭,眼泪擦干之后,跟妈妈约定还是要守住:

绝对不中途放弃。

再枯燥和辛苦的训练,也打不倒她对乒乓球的热爱。

坚韧的小女孩,就这么一直挥拍,24年。

她后来还拥有了自己的代名词——“SA”。

每次打出一记好球后,她都会响亮地发出这个简短有力的音节,为自己打气。

这就是我们爱她的原因。

无论再怎么爱哭,站在训练场和比赛场上的她,都会瞬间变成一个专注、专业的球手,为了拿下每一个球,挥拍、流汗。

福原爱,把自己对乒乓的热爱,打成了一本活生生的励志漫。

纪录片最开始,小爱向导演提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24年前,你们选择了拍我?

看完纪录片,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

因为她一直在不停地冲上前去,坦率地、一心一意地打球啊。

看这部片时,肉叔好几次被小爱燃得热泪盈眶。不是因为她的胜利,而是她的专注和坚持。

动画片《乒乓》里的教练说:

越是不明白自己是何人的人,越是想要靠胜利来证明自己。

胜利绝不是最重要。一次次发球、抢攻、旋转、削球;一次次防守、奔跑、反击、重扣;一次次失望、犹豫、溃败、坚持……

这些才是成长的注解。

最后,用片中最让肉叔感动的一句对话做结束吧:

—对你来说,乒乓球意味着什么?

—怎么说呢,一种绝对不可辜负的存在吧。

最后,老规矩,想看片的,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jujiatang.com/ppmx/ppmx/112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