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比赛中很多选手经常采用高抛发球,这种发球不仅在技术上能增大球速和旋转,而且能产生威慑对手的作用。
高抛发球是一种合法的合力发球,高抛球除具有低抛发球的特点外,由于将球高抛2--3米当球下落时,受其下降速度的影响,使球加大垂直下降的重力。同时,用拍加力由右向左摩擦球时,又会产生一个左、右的横向力。“二力合一”从而增大球速和旋转。乒乓球正手发高抛球主要有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和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两种。
一.乒乓球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
1.动作要领
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动作方法大致与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动作相同,区别在于:引拍向后上方,手臂向左下方挥摆,击球中下部向左侧下方摩擦用力。
2.注意事项
横握拍运动员发左侧上(下)旋球球,最好将握拍柄的三个手指放松,以增加手腕的灵活性;发力摩擦球时,加大向球底摩擦力是提高旋转质量的关键。
二.乒乓球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的要领
1.准备引拍动作要领技巧
站位左半台,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体右前方,引拍时,左手向上将球向上垂直高高抛起,同时右臂外旋,直握球拍者手腕伸,横握球拍者手腕外展,使球面方向略向左侧,向右上方引拍,腰部略向右转动。迎球时,右臂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挥动。
2.击球动作要领技巧
当球从高点下降至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左上方挥摆,腰部配合向左下方转动,前臂手腕控制球拍,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用力。
3.随挥要领
手臂继续向左下方随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4.注意事项
根据发球的长短调整球的第一落点远近;发力部位以前臂、手腕和手指为主,腰部辅助;将球上抛后,由于球体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处学者掌握准确击球时间有难度,容易出现漏球,经过练习熟练后即可避免这种情况。
比赛中,可将正手高抛发左侧下旋球与正手高抛发左侧上旋球配套使用,使用相似的手法,发出旋转反差较大的侧上、下旋球,为第三板进攻创造机会。
正手发超直线乒乓球教学
做到这3点,保证你的发球上一个档次Q:发球老是感觉不转,该怎么用上腰力?
高翔教练解答业余比赛中,发球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如果自己有一套好发球而且可以配合下一板形成套路,就很容易在比赛中抢占先机。
以下分3个方面加以说明:
1.发球的站位:以正手发球为主,想要用好腰部、胯部的转动力量,两脚的站位不能太平,正确的站位是与球台边线平行,并且身体要在底线之外。发球时向前转动90度,发球后身体与球台底线平行。
2.腰胯部转动。很多业余球友发球时腰跨基本不动,以大臂带动前臂发球为主。这样发球不但质量不高,也不利于还原衔接。正确的腰跨转动是在保证站位的前提下,体会拨浪鼓转动时的感觉。转动时全身以腰部为核心在触球前突然加速转动。要体会自己像一颗螺丝,身体整体加速向下拧进木头里的感觉。
3.手上动作。想发出强下旋球,对触球时的板形控制要求很高。很多业余球友发球不转,是因为板形太立(太直)撞球的力量过多,击球的中部过多。正确的击球板形在触球时应与球台保持15度左右的角度。击球时去切球的底部,并且在触球时身体协调加速发力,食指向前做切的发力动作。发球时尽量不要过多使用大臂,而且要注意手不可以离身体太远,以腰为中心轴转动即可。
揭秘发球时的假动作(原来假动作是这样子用的!)乒乓球技术:揭秘发球时的假动作发短球的拍子摩擦轨迹像一个L字型的线路。它和“半空停球”的挥拍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拍子的整个挥动过程是自左上方下切到水平向右挥动。在摩擦球时,球拍切入球时略略向下方,与球台大致成15度到30度角,裹住球后继续水平向前摩擦。发球时,球拍的摩擦轨迹犹如一个缓冲区。前半段L字型的摩擦轨迹是为了更好的裹住球,抵消球自上而下的冲力的动能。而后半段L字型的摩擦轨迹是水平向右挥动,这样是提供球向前走的动能,改变它自下而上的方向,变成从后往前。另外拍子也能更好地切入球的中下部,制造摩擦。发球时尽量延长球在球拍上的停留时间就是所谓的“充分摩擦”。发球落点发球的落点发到对方球台的正手位短球,二跳弧线要求低、短、快。强制对方的接发球手段只能用正手搓,这样的发球效果最好。但是在实际的发球中,大家都知道发短球不要出台,尤其是正手位,只要稍稍出台,稍有一定攻击力的球友都能直接上手,但关键时候就是发不短。业余球友常碰到以下问题,追求不出台,在对方台内跳两跳,但二跳弧线会高过球网,容易被对方直接翻挑;追求弧线低,但球就会稍稍出台,又被对方上手拉。这种情况总是纠结坏很多球友。那么,如何把球发“短”发“低”,重点是看“一跳落点”。发球时,球的“一跳落点”应该离球网近一些。只有强化了“一跳落点”的控制,那么球的二跳弧线才能保证不出台,质量低、短、快。与发短球相比,发长球的区别也是在球的“一跳落点”上,应该接近于球台的底线。发球时把控“一跳落点”过关了,长和短也就能随心所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高水平运动员在发球时,手部动作及身体动作保持不变,同一个动作能发长又能发短,而且隐蔽性很强的原因也在于此。
北京中科医院假治疗白癜风应到北京那家治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