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4个打乒乓球的搓攻战术搓球中容易疏

乒乓球搓攻战术,是进攻型打法的辅助战术之一,又是削球打法相互交锋时的主要战术之一。

一、先搓反手大角,再变直线,伺机进攻:主要用来对付反手不擅进攻的选手。先逼住对方反手大角,视其准备侧身攻或将注意力都放到了反手后,就变线至其正手,伺机抢攻。

二、搓转与不转球后,伺机反攻:一般以先搓加转球为主,然后用相似的动作搓不转球,对方不适应或一时不慎就会将球搓高,为自己进攻创造机会。在运用旋转变化时,最好能与落点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

三、以快搓(或摆短)短球为主,配合劈两大角长球,伺机进攻:短球,特别是加转短球,对方抢攻的难度比较大,但光是短的对方又容易适应;近年来台内短球进攻的技术有很大提高,所以,应注意用两大角长球配合。对付进攻型选手(尤其是弧圈球选手)时,应特别讲究搓球的速度和落点,并应尽量少搓,树立搓一板即攻的指导思想。

四、搓中转快攻

(一)对搓中先拉一板弧圈或小上旋,迫使对方打快攻。

(二)搓中突击:直拍正胶快攻选手,在遇到旋转不特别强烈或位置比较合适的搓球时,应大胆运用搓中突击或快点的技术,由此而转入连续进攻。

(三)搓中变推:遇对方搓过来的不转球(包括长胶、防弧圈球拍搓过来的球),直拍进攻型选手可用推挡对之,由搓变推,转为快攻。

搓球的三个要点!

一、肘沉下去,保证前臂和台面平行

见过不少人挺着肚子在搓球,真的让人无语。

记住:把身体重心压下来,身体前倾,让肘沉下去,从而保证前臂和台面平行。

否则,你的肘在那顶着,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嘛:动作别扭,无法发力。

二、肘保持相对固定

有一次一个球友问我:我怎么搓球总下网?

我告诉他:因为你发力不是向前,发力不集中,所以我只要发强下旋,你因为无法抵消我发球的旋转,自然就下网了。

而之所以发力不集中,恰恰是因为肘不固定,搓球时肘部总是在那“晃”。

三、击球点离身体近

我见过有人撅着屁股搓球!

如果搓球是击球点离身体过远,那么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发力不集中,二是控球能力下降。所以,要想搓球有质量,即搓出旋转,而且搓出落点,那么就把重心压下来,脚步动起来。好了,关于搓球的三个要点我就简单聊这么几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发展,利用搓球作为过渡进行搓中抢拉、抢冲的打法非常普遍。搓球其实也是大有学问,下面为大家介绍搓球的18种等级

  1,只会托球,初学阶段   手拿着板子往球的下方垫,刚开始学球,只会托球,即会打“和平球”。

  2,略懂摩擦,有点经验的初学。   知道上下旋,略懂摩擦,接触球的时候磨擦一下,搓球知道板型向上,向前下搓出。

  3,能搓出下旋球,有一定搓球经验。   接触的时候手部做一些动作,例如直板的手腕甩动一下,这个球就转多了,搓球手。有一定搓球经验,有些手感,能搓出较强下旋球。

  4,讲究进板的角度和摩擦轨迹、托球方式,业余好手。   托球:应指由下向前或由前至上的拍形运行轨迹;原意应指由中下部吃球经底部向前摩擦的动作过程合理性的掌握。

  5,讲究轻转,业余高手。

  轻转:应指用薄摩擦控制落点;原意应指摩擦感觉好。强调摆短、搓短的基本原理。

 

 6,讲究撇,体校。   撇:应指搓撇;原意应指"搓撇"的熟练掌握、或"顺转"摩擦。

  7,讲究吃死顶,资深体校。   吃死:应与"吃住"同义?不敢肯定;顶:一直向前。用快搓"搓短"、或"逆转"摩擦。快搓"搓短"、或"逆转"摩擦时,准确判断来球旋转方向及强度基础上,以小臂内外旋为主、手指为辅控制拍形角度、以吃球及摩擦一直向前下的不变拍形、迎、吃、摩基本一条直线的球拍运行轨迹,完成对对手的明显控制。

  8,讲究薄切平趟,高级体校。   薄切:应指薄摩擦"吃"住球的中下部向前下发力;平趟:应指由底部直接向前加力运拍摩擦。原意应指"先虚后实"地"吃、摩"连贯之意。对"进攻性搓球"技术的理解应该用在此项。

  9,讲究用脚逼,地区二队。   用脚逼是指步法到位、重心合理。用双脚移位、右(左)脚定位、用重心发力。

  

10,讲究脚重手轻,地区二队主力。   应指步法、手法统一并合理地用重心控球。强调移位步法的重要性,要身体先到位、脚入台下、重心跟上、上身入台控制自然放松的手臂而不是伸直手臂去"够"球。

  11,讲究凝神隔层蹭。   应指精力高度集中,避开强旋转区、或"卸力"摩擦。"隔层"不太好理解;"蹭"应指"轻、薄"地摩擦。"隔层蹭"一般应是用拍面接触球的左右侧面来避开强下旋来球的强旋转区,然后向左或向右轻发力控制落点;或用横向摩擦来克服来球的下(上)旋转,对"隔层"的理解,我没有准确的把握,是否还含有假动作之意?不敢确定。

  12,讲究沉。   应指加转慢搓并"搓长"、或"劈长"。准备充分,在来球的下降期、以借力为辅"吃"球、自发力为主加力摩擦制造强下旋、低孤线,并且落点尽量长至边、端线交接处出台或中路端线追身,力求稳、准、狠、转并存。

  13,讲究后背发力。   应指上步、后移、还原的重心转移及步法合理。常说"上步容易撤步难",难在重心的及时还原及调整,如果熟练"小碎步"的运用与有及时还原的好习惯和较准确的战术予判,"撤步"就不会难;颈椎与胸椎的连接处是重心这时的所在部位,合理地收腹含胸、控制重心的合理转移应是用后背发力的主要内容。

  14,讲究拖。   应指重心控制平稳、或摩擦效果突出。"拖"字有平稳、延长之意,搓球技术应首先突出旋转的变化,再结合刁钻的落点就足可体现控制的目的,所以克服旋转或利用旋转"吃住"球后,还应用自发力的摩擦过程延长球在拍上的停留时间并适时将球送出,以达到精确控制落点的目的。这个延长摩擦距离的感觉,应合"拖"之本意。

  15,讲究手指努。   努:先向前再向上之意。用手指、手腕发力由来球底部向前上绕球外园的"园孤式"发力摩擦,增加纯下旋。

  16,讲究脚尖奔。   奔:快、先之意。横向移位时以足跟微虚的前掌为主,以保证移动的速度及重心的稳定;上步时足跟先行落地、重心跟上的同时足跟稍提使重心连续向前;击球后、足跟立起蹬地,利于及时还原或后移。

  17,讲究拱。   拱:长胶技术专用词。反胶搓半长来球时,用搓的拍形迎球并"吃住"球、随后变为推挡来加速并控制落点,这是直拍特有的半搓半推技术;横拍可用"搓"先"吃住"球、再将拍头逐渐立起、转用横向摩擦制造侧旋将球送出。这两种回球的旋转及速度虽然相对不强,但迷惑性和突然性的技战术特点却往往会使对手手忙脚乱。

  18,讲究内磨。   内磨:克服旋转、利用旋转、制造旋转的高级意识境界。

以搓为矛

1、优化动作

双方都有一定能力之后,可以试着让搓的动作短促一点,手指、手腕的运用更讲究一点。练习摆短,不期望像国手那样摆过去在台内跳三下、四下,但至少练到跳两下。这时候,重心的重要性直线上升,一定要稳。有了这些之后,再讲究击球点,最初你搓的可能是来球的高点甚至下降期,现在要提前,在来球的上升期触球。一般而言,短球不可能像长球那么转,所以拍形可以稍微立起一些,这种摆短其实很忌讳拍形平着上前,因为特别容易搓长。你球拍立着一点,接触球的部位偏球体中心,这样过去至少弧线低,否则容易冒高、摆不短、加不转。为什么我们最初练习搓球的时候拍形要稍微后仰一点?因为那样容易加转、搓长。但随着练习程度的加深,技术越来越熟练,击球时间提前了,更容易借上对方来球的力量了,自己的拍形也就不用那么平了,平了反而麻烦。这时对球的控制,就靠你发力更集中,对缓冲掌握得更好,对触球部位的精确拿捏,甚至拍形到了45度还能加转。

开始练习摆短,只要弧线够低、够短就行,旋转有就行。对专业队来说,摆短肯定必须得转,但我们还是不太看重你搓得是否够转,我们强调的是你要够短,摩擦发力之后,用李晓东的话说,要有“忍”一下的感觉。要求得再多一点,就是动作始终要放松,这样以后水平高了,可以把加转的功夫再补上。业余选手常见的误区是,一碰到带旋转的技术,就喜欢把旋转放到第一位,其实不尽然,对乒乓球体会深一些的人就知道,这种理解其实是很大的误解。当然,在最初练习搓(长)球时,还是要搓得转,否则什么都是空话,而到了中高级阶段,你可以用其它的技术来弥补旋转的不足。也许会有人说,我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上来就要练摆短加转,也不一定不对,但笔者的理解还是摆“短”第一。

顺便提一句,我认为直拍摆短时拍形可以纵着一点上前(即拍面与手臂一顺),不必横向打开太多,这样的好处是动作有“根”。假如拍形过于横,尤其是直拍,容易失控。而且,你脚下也是纵着上去的,球拍与脚步同向,用力更自然流畅。

2、凝炼套路

这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切忌急于求成,这种问题在业余选手里非常普遍。许多人有这样一种概念,他认为自己掌握了不少乒乓球理论,就觉得自己也能使用那许多技术了,于是太过追求那些高精尖的技术。但他实际所掌握的东西,跟他的理论素养是不成比例的。也就是说,意识超前,而技术达不到。笔者并不反对业余选手练一些高难度的技术,但任何事情都是循序渐进,不是凭空起高楼的。

你要循序渐进这么练,打好了基础,再往深练,容易。业余选手可以说百分之九十都是从下旋打起,你说你搓球好占不占便宜?哪怕你不会摆短,不会快搓,只要能把长球搓到底线,能搓转不转,控制得特别好,弧线够低,已经算是业余很棒很棒的了。这是对初学者的要求,当然,下一步你可以练习综合技术了——发完球抢一板,或者对方发球我搓一板,再抢拉……练好了这些连接技术,你手里就不再是单一的技术,就可以晋升中级了。以劈长为例,劈完长不可能还接着搓。无论对方是搓回来还是拉过来,来球一定不会太转,无论你是拉也好、打也好,总之要学会进攻劈长之后对方回过来的这板不转球。甚至,假如你的劈长不够快,对方抢先拉起来了,你还要进入相持甚至有点防守的状态,当然,这不是单纯的被攻,而是你先控制对方,对方看似挂起来了,其实你是上风,怎么打都可以,这些套路都是需要练的。又比如,先练习搓完侧身拉,连续练习一段时间,有一定体会后,可以再练摆短后上手,反手挂一板,台内打一板……甚至可以要求你的练习伙伴,“现在我摆短之后你可以搓出台的,我两边上手,练连接。”这才能让你的搓球摆短比较快地进入实战的轨道中。

另外,可以有意让对方发带侧旋的球,你练拍形的控制,对侧旋的控制,如果你接发球都能搓到一个落点上,就证明你具备了控制侧旋的能力。

3、直横有别

直拍搓球与横拍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拍的拍形变化比较容易而且动作小,所以横拍选手练习搓球时握板最好不要太紧,略松一点较好,否则很容易造成正手接发球出现问题,那你在对手的发球面前就翻不了身了。当然,横拍搓球也有自己的优势——反手力量大,容易加转,横拍的英文是“Blade”,意为大刀,大刀可是砍过去的,而且横拍反手搓球是顺着转腰的方向用力,直拍这方面就有所不及。所以,在练习路径的选择上,横拍东西不要太杂,练精一点,直拍要么是拍形变化多,要么是那几下特别精,要根据本人特点,是以转不转为主?还是以变化为主?或者就是一个不转摆短?千万不要练成全会但全都不精,那就麻烦了。

4、掌握绝活

从初级到中级之后,如果有条件,不妨再练一些从搓球派生出来的技术:比如搓中“勾”一下,勾对方边线大角,又如撇着搓、抹着劈,其实都属于搓球的范畴。只要借好来球的旋转,搓过去的球既有速度,还不容易出界。对中级阶段来说,正是丰富自己搓球“武器库”里武器种类的时候,不再是单一的搓球。如果条件更好,身体够协调,脚下跑得快,你甚至可以练点侧身晃接。但是,中国人打球,说到底,还是突出一个字,“巧”。业余高手,在这一点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很多业余相当不错的,并不是基本功有多么扎实,就是发球、接发球以及之后那两三板,特别精。短球怎么处理,反手怎么处理,侧身怎么处理……他处理的那些手法,从业余水平来说,要么技术质量很高,要么变化多,有成形的套路,而且命中率很高。比如接台内短球,我正手就是一板摆短,摆的是不转球,但摆得特别短,特别精。或者搓长球,就是常规的搓转不转,只要旋转反差特别大,也是高手。乒乓球运动里,不是哪项技术本身高明,而是使用者用得恰到好处,这才叫高明;不是说一个人会81种技术才叫高手,他就会四下,但每一下都能让对方没脾气,这才叫高手,精。比如我的技术特点是希望尽快把球变成上旋,而且人家打到我的反手,我也特别有把握,因为我变线特别好。那么,发完球,或者接发球,从使用搓球技术开始,就要围绕自己的特长来展开——对方发到我中路偏短,我要能劈长到对方中路、反手,速度要快,目的是逼住对方,使其一定回我反手,我不指望一板把你打死,我把你黏死,但前提是必须让对手回出上旋。我撇着、抹着搓,对方必须把球“拱”起来,只要一“拱”起来;就到我的球路上了。或者我摆短,就摆不转球,这样对方也不容易加转,球一回过来,我反手“拱”起来特别快,一下到对方中路,对方变不了线,还是回我反手,又到我球路上了。又比如我是直拍,我希望对方回球到我反手位,然后我侧身给他一下,搓球的时候就要讲究了,要么旋转有变化,转不转差别特别大,要么是连续搓他中路。如果你搓得有一定旋转、速度很快,他很难变线,至少难以大角度变到你正手位。这样,我就用我所有的接发球技术控制住对方,迫使他回球到我反手位,无论搓转不转、快搓慢搓都是围绕这个目的,这时你的搓球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了。也只有这样去使用搓球,才能全面体现它的内涵。

又比如对阵横拍,其发球很少有纯粹转不转的,都是侧上、侧下旋居多,这时,搓球的好坏还涉及到搓侧旋的问题,既要判断上、下旋,又要判断左、右侧上、下旋的侧旋程度,这对拍形的掌握、火候的拿捏,要求很高。比如你同这个横拍打了两局后,知道这个人爱发内侧上、下旋,你就可以撇着接(顺着接容易出界)。你既要控制他的发球,还要令下一板他不好打、你好打。这样的搓球,即便不能直接得分,也是与自己的技战术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再如碰到长胶,就不能采用常规搓球了,你得挤着搓,拍形立着搓,只要你能把球搓长、搓转了,长胶就只有半条命了,因为它最喜欢的是半长不短的球,一搓你就冒,它不是“捅”你就是“拱”你。如果你发球特别转,紧接着一板搓长追身,顶着长胶,它一碰就下网,你用搓球就搓死它。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怪拍对手(长胶、生胶、防弧),就是检验你搓球水平的试金石。

业余选手总认为搓球是一项中性技术,甚至根本不是得分手段,因而忽视它。错了!只要搓球搓得好,完全可以把对方彻底“钉”在那儿动不了。马林跟金择洙比不了连续,跟柳承敏比不了快速扑正手,为什么还能成为顶尖高手?他台上那“十八下”太厉害了,折腾得对方找不到击球点,所以他总能有正手那一板后续进攻。笔者举出马林的例子,并不是给大家提那么高的要求,而是想说,业余选手到一定“段位”也应该有些追求,不是单为了赢球,还得有境界,这样球才越打越过瘾,越有味道,有学问有讲究。

怎样搓球才能将球搓得很转?

但凡有一定球龄者都会搓球,可要将球搓得很转就不容易了,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掌握搓球的技巧。

那么怎样搓球才能将球搓得很转呢?

一、旋转的原理

旋转的原理是一个物理知识,这里略去论证只说结论:

1.偏离轴心的力量越大,旋转越强;

2.力量偏离旋转轴越远,旋转越强;

3.力量施加的时间越长,旋转越强。

二、原理的应用

1.搓球力量的来源。我们知道,搓球靠摩擦,但是摩擦的力量是与压力正相关的,没有撞击就没有摩擦,要想摩擦的力量大,就必须要撞击,在允许的范围内,撞击的力量越大越好。

2.力量必须偏离球心。尽管搓球的力量来源于撞击,但只有撞击不仅难以偏离球心,而且只有撞击还容易失误,这就必须依靠摩擦,因此,在撞击以后还必须尽可能地在球的底部摩擦。

3.搓球时间尽可能延长。有了力量,也偏离了球心,并不一定能将球搓得很转,还必须要尽可能地去延长球拍与球的相互作用时间,也即在摩擦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跟着球跑”。

三、搓球的技巧

知道了原理与应用后,我们也就清楚了搓球的三个环节。

1.顶:球拍稍立,顶住来球,通过撞击吃住球,以利于随后的加大摩擦力度和延长摩擦时间。

2.撬:根据来球的长短和旋转变化,将板型变平,以利于出球弧线的控制以及随后的底部摩擦。

3.送:在吃住球且板型恰当的基础上,瞬间快速前送,以利于摩擦力度的加强和持球时间的延长。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好
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jujiatang.com/lsqy/31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