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如何在26岁之前实现财富自由下

十七岁感受到复利的力量

有一天他想到一个主意,花25美元买二手的弹子机,放到理发店,跟理发店老板分成。他说服了小伙伴丹利入伙,他负责推销,丹利负责维修。第一个星期,他们就赚了25美元足以再买一台二手弹子机了。随后,他在镇长七八家理发店上都放上了二手弹子机。

除了卖报纸、卖邮票之外,弹子机是他的又一项稳定收入。而且这个生意是财源滚滚,他第一次体会到了钱生钱的滋味儿。

但他想赚的更快。他鼓动丹利,在丹利家的地下造假币——硬币。还好没有成功。

此后,又鼓动另外一个同学入伙,到湖里面捞二手高尔夫球,以便贩卖。这事儿也没成。

当然,干了这么多事情巴菲特的成绩肯定很糟糕。

“数学C,英文C,D,D,自立、勤奋、礼貌的评分都是X。我和老师的接触越少,成绩就越好。实际上,有一段时间,他们让我一个人待在一个房间里。在那里,他们有些强制性地给我上课。”

事实上,巴菲特已经接近问题少年了。跟同学一起偷高尔夫球、偷高尔夫球杆,等等。一听说哪个老师买了一只股票,他专门当面说那只股票如何如何不好,自己已经全抛了。

老爸霍华德跟巴菲特说,你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就停了你的生意。霍华德的失望,触动了巴菲特。

瞎胡闹的事儿不干就不干了。但是同学关系很糟糕,这让巴菲特同学很头疼。

正巧他看到爷爷的书架上有本书叫做《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写的。这本书讲述了与人相处的基本法则,包括“不当面批评人”等等。巴菲特如获至宝。马上拿同学做实验,列表检验,如果按照这些原则做会是什么效果。他发现方法很灵,没过多久,他的人缘扭转了。

17岁,他以名学生中的第16名从高中毕业。在毕业年鉴中,他将自己描述为“未来的证券经纪人”。

高中毕业的巴菲特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和能力在35岁的事后实现百万富翁的目标,而无须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但是,上大学还是主流意见。

利用时间的行家

巴菲特读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

大学对于他来说轻松而且丰富多彩。

巴菲特业余爱好是打乒乓球。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学生活动中心,找一个路过的人,然后在乒乓球台上将他“屠杀”。他每天下午要打三四个小时的球。

除了乒乓球之外,巴菲特同学喜欢划船,他加入新生划船俱乐部。经常满手血泡回到宿舍。他还喜欢举重、篮球、高尔夫球。总之,他喜欢各种重复的、有规律的、有节奏的运动。

除了运动还有音乐,巴菲特练习唱歌、打鼓。把同宿舍的另一个哥们查克烦的不行。巴菲特劝说查克跟他做高尔夫球生意。但查克拒绝了他,这个查克整天忙着学习和社交。

巴菲特只买了少量的课本,开学前就已经读完了,就跟别人看《生活》杂志一样。之后,把书本扔到一边,再也不翻。但是,上课时,他总能记住教授的话,根本不需要看课本。还在老师引用课文的时候纠正老师的错误。他曾对一个老师说过,“你忘了逗号。”

在会计课上,老师还没有把个学生的考卷发完,巴菲特同学已经站起来交卷了。查克坐在教室另外一边,分外受挫。沃顿是一个竞争激烈、学业负担很重的地方,但巴菲特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学得很好。查克非常喜欢巴菲特,但最后还是受不了了。有一天早上巴菲特醒来,发现查克已经搬出去了。

你会以为巴菲特同学是神童?但你忘了,他为了研究赌马,会把图书馆里几百本有关赌马的书都借回来研究。而且,他经常这么干。

巴菲特是一个有效利用自己资源的行家,尤其是利用自己的时间。除了上课、玩耍之外,他的主要目标是赚钱。

当他发现商学院的课程很枯燥,而且学费很贵的时候,他找了个借口,回到了内布拉斯加读大学。

一回到故乡,他就马不停蹄的赚钱。

他开着一辆二手福特车在美国西南部奔波,为《林肯周报》监督6个县的50个报童每天的送报工作,工资是每小时75美分。这时的巴菲特已经成为报业公司的小主管,虽然很小而且还是兼职。凌晨4点45分,巴菲特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报纸的投递。

年,“巴菲特高尔夫球公司”重新开张,专门卖二手货。到年7月,他一共销售了打高尔夫球,从中赚了1美元。此时的巴菲特既是老板,又是经理人。

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巴菲特还偶尔干二手车出租的买卖。

当然,他这些年对股票的研究又精进了。到大学毕业为止,无论什么时候他开口谈股票,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听他说话。他的亲戚、老师、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们,都是如此。

多年以来,他经常去市区的图书馆,查看每一本可能与股票和投资有关的书。“我把这方面的所有书读了又读。”重要的书他读了3遍,有些被他认为是技术圣经的书,他会一口气读完。

当他发现有一本书,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写的《聪明的投资者》,他反复咀嚼。他的舍友说“他就好像找到了上帝”。巴菲特仔细研究和思考之后,有了新的创新和拓展,并进行了自己的“价值投资”——继续买股票。

大学毕业之后,巴菲特申请去哈佛读研究生,他认为这会带来两大收获:声望威信和人际关系网。

他被哈佛拒了。

随后他想起了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大学讲授金融学。金融系主任多德和格雷厄姆合著了投资学的基础教程《证券分析》。另外,多德是著名的格雷厄姆的初级合伙人。那本被巴菲特奉为“上帝”的《聪明的投资者》正是这本书的科普版。于是巴菲特去哥伦比亚金融系读研究生了。

掌握投资的技术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主任,多德的课《证券管理和证券分析》以《证券分析》为基础。这本书,多德是起草和架构组织者,当然对书的内容非常熟悉。还有比书的作者还要熟悉书的内容的人吗?有。那就是,巴菲特。

“事实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里的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差不多有五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有如此喜爱他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多德有怎样的影响。”

随后,多德请巴菲特到他家里,带他去吃晚餐。巴菲特得到了多德如父亲一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jujiatang.com/ppfz/ppfz/124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