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历史发生在木兰围场的重大历史事件

从今天开始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穿越时光,来看一看发生在木兰围场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乌兰布统之战康熙二十九年(年),在木兰围场北部高原上发生了清军与民族分裂分子噶尔丹叛军的乌兰布通之战。乌兰布通,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坛形山,汉语叫红山,位于现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南境,与围场毗邻,是清帝从北京出古北口去内蒙古和喀尔喀车臣汗部直达尼布楚的必经之路。噶尔丹(—年)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于康熙十六年(年)自称准噶尔汗。趁清政府全力平息南部三藩叛乱无暇顾及北部边防之机,借助沙俄的援助,举兵叛乱,对北疆各部发动兼并战争。到康熙二十八年(年)先后控制了青海、西藏、新疆南麓的维吾尔和部分哈萨克,此间噶尔丹大耍“两面派”手法,表面上向清政府纳贡称臣,跪受敕书及赏赉之物,表示“我并无身外于中华皇帝”;实际上,里通外国,每年都私派使者前往沙俄寻求支援,甚至借助沙俄军事力量吞并了喀尔喀蒙古,对清廷中央集权形成了威胁。面对这种形势,清政府一方面与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准备解决噶尔丹问题。康熙二十九年()6月,清政府完成了大规模军事调动,7月上旬,噶尔丹在得到沙俄军方以“相应行动支持”的承诺后,率军进逼木兰围场,在北栅边缘驻扎。康熙皇帝下令兵分两路,北上迎敌:一路由福全(康熙之兄)大将军率领出古北口,一路由常宁(康熙之弟)大将军率领出喜峰口。自己亲率羽林军随主力出古北口,统筹指挥。7月20日,福全、常宁两路大军在波罗河屯(今隆化县)会合。康熙皇帝因路上得了重感冒,便驻波罗河屯坐镇指挥。清军主力继续向北进发,在乌兰布通南15公里吐里根岸集结,扎下十二座连营;另一路驻扎在乌兰布通东南25公里的木兰围场卡伦(今称亮兵台)。此时噶尔丹沿萨里克河南下,屯军乌兰布通山下,“依山阻水,以万驼缚足卧地,背加箱垛,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士卒于垛隙发矢铳,备钩矛,号曰驼城”,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8月1日黎明,清两路大军同时向乌兰布通进发。正午时分逼近驼城,一声号令,杀声震天,硝烟弥漫。噶尔丹奋力督战,叛军于驼垛空隙中发射铳矢,兼施钩矛,抗击清军。清军右翼为河泥所阻,被迫退回原阵地。左翼在佟国纲、佟国维(康熙皇帝的舅舅)率领下,沿萨里克河畔奋勇冲锋。叛军用弓箭、火铳阻击,佟国纲中弹殉国。佟国纲的死激发了清军的斗志,前锋参领格斯泰飞舞战刀,冒着枪林弹雨,单骑“直入贼营,左冲右突,出而复入再”,侦得驼城虚实。回营令步骑用火枪向驼城发射,驼城起火,万驼乱阵。佟国维乘势“由山腰绕后横击之,步骑争先陷阵,遂破其垒”,霎时间,驼城内血肉横飞,尸骸狼藉,叛军主力殆尽。噶尔丹趁着夜色带领残部遁入红山,被清军团团围住。眼看大势已去,噶尔丹派济隆胡图克图喇嘛率弟子70余人到清军营帐求和,使清军放松了警惕,噶尔丹便借谈判之机连夜率残部偷渡萨里克河,仓惶遁去。乌兰布通之战,噶尔丹叛军主力损失大半。曾被其征服的回部、青海、哈萨克各部和被噶尔丹裹胁的部众纷纷投向清军,蒙古族全境出现了较为平静的局面。又过了6年,康熙皇帝再次亲征,在土拉、克鲁河上源昭莫多全歼噶尔丹主力。噶尔丹穷途无计,服毒身亡。乌兰布通之战是清朝前期影响较大的一次重要战役。它起到了巩固北部边防,维护中央集权,提高清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中威望的重要作用,在清代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再不







































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
治白癜风贵阳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xjujiatang.com/gaishu/152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