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对话留言“找教练+问题”就可以了,像这样:
Q:找教练+请问反手从粘套换成涩套之后该怎么台内拧?以前也不太懂,但是学个形似,如果对方发球质量不高的话能直接拧起来,现在感觉粘不住球了,不知道该怎么改进?
很多球友问国球汇君,换了装备这样了、那样了,国球汇君给咱们球友一句话:尝试不同的装备多爽啊,那就好好适应……
范向东教练解答对套胶的适应能力,每个人最好自己掌握,朋友们也打了那么多年球了,我想使什么套胶自己要手上有感觉了,去找这一类的感觉。
至于说粘套与涩套拧拉的区别,没你想的那么大,这只能说明,你之前的拧拉技术,确实未得要领。如果你真的理解了拧拉这项技术,是很容易适应过来的。
反手拧拉的特点是不管你转还是不转都可以拧起来,这是这项技术最先进的地方。
但我们要掌握好击球前的准备工作,比如重心的向台内跟进,也就是脚要上,腰要弯,离球要近;肘部支撑点的固定,以及手腕摩擦球的部位要充分。
对下旋球要使板头接触球的中下部,然后通过手腕的转动能摩擦球的中部,到最后中上部,这个过程既要巧,又要完全,千万不能太多的加速,以至于击球时间太短,吃不住球,没有充分摩擦球,就粘不住球,自然会失误。
我们拉这种球的指导思想很重要,就是起板,打落点,不是要对方的命,所以拉完后的下一板衔接就尤其重要,如果你是正手好的,拧拉完的重心就要还原到正手这边来,如果反手好么,就只要往后退一些继续反手打就行了。
其实反手拧拉还要根据你的对手来定,业余选手有的怕强烈的下旋,对上旋应对自如,那我们没有必要冒大的风险去拉,还不如用劈长,变短去控制对方,伺机用正手上手。
我指的是正手好的选手,没必要去刻意的练那么多新技术,反而打乱了自己的战术配备,使自己的优势尽丧,得不偿失。所以希望球友们在练习一项新技术前要考虑一下全局,看是否利于自己的乒乓球水平,或你是不是有这个环境与时间去练习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技术。望大家深思。
范向东,原北京队队员。曾任国家队大满贯教练李隼的助教,输送过两名队员到国家队。后赴德国教学,所带队员多次获得全德国青少年赛冠军。回国后曾在什刹海体校任教,现为私人教练,拥有26年教龄,尤其对乒乓球心理学有过人研究。
给你好看
点击下方图片直接阅读
??英雄,你或许需要这样一支球板!
赞赏